您好,欢迎访问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官方网站!

社科普及

通知公告

更多>>

科普活动
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>社科普及>科普活动

周末名家讲坛2023年8月讲座内容

来源: 时间:2023-08-01 16:15:52 点击:4973
8月5日    历史叙述的“层累”与凉州瑞像研究    张善庆   主讲(现场讲座)
提要:凉州瑞像盛行于北朝唐宋元时期,造像遗迹分布在今甘肃张掖、武威、酒泉、敦煌、山西、内蒙古、四川乃至日本等地。这种类型的造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影响了前后千年的时间,目前学界依然不断地推出新的研究成果。这些资料把历史和神话交织在一起。凉州瑞像记载的形成,凸显了历史叙述的“层累”。
张善庆: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、中国考古学会宗教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等。主要从事丝绸之路佛教美术研究、佛教图像与寺院仪轨研究。出版专著《马蹄寺石窟群汉传佛教图像研究》,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、甘肃省历史文化研究与传播专项课题重点项目。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。
 
8月12日    敦煌文书与中古社会     赵青山   主讲(现场讲座)
提要: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偶然发现,内存七万多件南北朝至宋时期的古文书,内容涉及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各个领域。敦煌文书的发现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古代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,被称为上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之一。敦煌文书中保留的大量相关记载,将一幅幅温情脉脉的古人生活,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,为今人走进古人生活世界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。
赵青山: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教授,博士生导师,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,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。主要从事敦煌学、佛教史研究。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,出版专著《6-10世纪敦煌地区抄经史研究》,2次获得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。
 
819   由敦煌经变画看佛教艺术中国化的进程    张景峰 主讲 (现场讲座)
提要:佛教传入中国之时也传来了佛教艺术。随着佛教信仰的进一步深入,佛教艺术也在不断发展,从而形成了中国的佛教艺术。中国的新疆、敦煌及河西等地区保存的石窟寺遗存,是佛教艺术逐步中国化的见证。本次讲座以佛教艺术中经变画为论述对象,选取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经变画——敦煌观音经变为例,向大家展示面对佛教艺术的传入,中国信众是以何种方式、何种心态来吸纳这种外来宗教艺术的。
张景峰: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、敦煌学研究所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,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,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。主要从事佛教考古、敦煌学、丝绸之路考古方面的研究。主持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、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项目等多项。出版著作《敦煌阴氏与莫高窟研究》等共12部,在权威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。
 
826 日    过敏性鼻炎的前生后世     卫旭东    主讲(现场讲座)
提要:过敏性鼻炎,又名变应性鼻炎,是全球性健康问题,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病率很高,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。过敏性鼻炎可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,并可伴发支气管哮喘、变应性结膜炎等并发症。过敏性鼻炎虽然目前尚不能彻底治疗,但可以通过规范化的综合防治,患者的各种症状可得到长期控制,并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,
卫旭东:甘肃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,医学博士,主任医师,博士研究生导师,甘肃省领军人才,甘肃省卫生健康行业骨干人才;兼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青年委员等。《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》等多家杂志编委及审稿专家,近年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,参编专著3本;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1项,三等奖3项,现主持国家级及省市级课题10余项。
 
公益讲座    免费入场
主办:甘肃省社科联 甘肃省图书馆
时间:每周六上午9:30
地点:甘肃省图书馆西区多功能厅 (西区B层)